发布时间:2025-05-10 点此:363次
万里河山,有你心安
今天是八一建军节
和小体一同问候人民子弟兵
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
来自五大军区的2008名艺人
以“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”的
待客之道击缶而歌
带着前史深处的回响
带着华夏礼乐的传承
带着炎黄子孙百年的愿望和期盼
敲响了北京奥运会的序曲
2008年第二十九届夏日奥运会
开幕式道具“缶”在上海体育博物馆第二展厅内,展有一座“重量级”藏品——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《击缶而歌》扮演所用道具“缶”。缶面呈方形,中心部分为鼓皮,四周盘绕规整的LED灯。缶的边际有两个孔洞,用来放置艺人所用的鼓槌。四足上刻有精巧的瑞兽腾飞形象,斑纹繁复,下方有轮子以满意扮演后离场的需求。旁边面有编号“1979”,标明其为其时开幕式上2008件中的第1979件。
艺人准是解放军
说起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最庞大壮丽、震撼人心的局面,无疑当属“击缶而歌”。2008名我国古代武士规整列阵,大声呼吁,亦鼓亦舞。扮演者们动作挥洒豪放,呼号惊天动地,人们一下就猜到了:艺人准是解放军!
背负这场扮演的礼宾练习大队,由来自沈阳、北京、兰州、济南、成都军区的2200余名兵士组成,他们严厉依照“国际一流水平、国庆阅兵水平、仪仗队受阅水平”的要求,吃苦演练了近10个月,每人均匀每天要做30套练习动作,每套动作至少要找准45个鼓点、212次改换动作、跪地300次、下蹲240次,半个月敲坏1副鼓槌,1个月磨破1双胶鞋……
演武士,用武士。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深知,兵士身上的精、气、神,是不必化装就能呼之欲出的。兵士们的超卓表现,明显超出了人们的意料。吃苦排练的汗水,证明这是一支坚定不移的部队。更多的现实,也证明着这是一支长于学习的部队。据悉,为在开幕式扮演中不辱使命,礼宾练习大队的队员们自觉学习我国古典文明、体育、心思、音乐、舞蹈、扮演等多种常识,为准确掌握“击缶而歌”的艺术内在奠定了良好基础。
用心改善 节俭办奥
规划排练阶段,在定下“击缶而歌”的主意后,就该验证和实践了。可是,缶究竟是什么?尽管文献里有记载,但现在并无详细的文物出土,人们也不了解“缶”被敲击时宣布的详细声响。这既留出了必定的立异空间,又带来了许多的困难和应战,一直到2008年4月,缶的根本规划才得以确认——道具缶由树脂材料制成,外形在春秋时期曾侯乙铜鉴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善。关于要害的鼓皮,张艺谋要求其敲击后的声响,能够传达出鼓声、青铜声和金石之声,而且份额要到达准确的平衡。终究,团队共制造了近百个缶,耗时近半年才确认了缶的制造计划。
艺人们所运用的缶,中心方位鼓皮周边,有摆放规整的LED灯,开幕式中所展现的声光效果就是来历于此。实际上缶本来并不是乐器,而是在远古时期,人们盛酒或水用的一种陶器,古人在对酒当歌的时分,常常用它来击打拍子。而为了表现现场的恢宏气势,开幕式的编导参阅前史材料,对外形进行了改善。团队外围运用的都是雕琢缶,内圈运用贴面缶,它仅仅外观长得相同,但并没有彻底依照乐器缶的工艺来制造,遵从了节俭办奥的理念。
2008年8月8日晚8点,美丽的欢迎烟火在鸟巢上空如花朵般开放。烟火激活了一架陈旧的日晷,日晷宣布的光点亮了鸟巢,点亮了由2008面缶和2008位击缶者组成的巨型缶阵。缶面的灯火跟着有节奏的击打顺次亮起,八月的我国洋溢着如火的热心,2008人的“击缶而歌”以庞大瑰伟的局面展现在全国际面前。
来历:上海体育